二戰三跨考上人大的學姐:考研真的會上癮
[摘要] “看過了許多雞湯,依然過不好這一生。”考研經驗貼也是一樣,經驗是個人,只有行動產生的歸之于頭腦的東西才是自己的。
錄取通知書到家時,我還在青藏高原。
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通知書,拿到手里的那一刻突然覺得很圓滿。

7月初對于一些人是暑假開始,同時也是考研復習的黃金時期。
還有這樣一群考研er,離開了校園。
7月初拿完畢業證,拍完畢業照的你們剛剛收拾好宿舍的東西郵寄回家,或者剛剛結束畢業旅行回到家。你們中有的人已經下定決心二戰,進入學習狀態,有的人還在工作和考研的岔路口徘徊,我知道你們內心的惶恐與糾結,因為我也從那個時候走過,甚至走的路比大家更長。
我本科在川大,學的是化學工程與工藝——大概就是如何學習建造化工廠的這么一個專業,可以說和新聞傳播八竿子打不著。復試時看到名單,發現我是跨度最大的一個。
雖然從高中起一直是理工科,但我始終有顆文科心,新聞傳播學一直是我想學習的專業,不過那時僅僅是霧里看花,直到大四常泡圖書館寫論文閑暇看了一些新聞專業相關書籍,才真正走近這個專業,決定考傳播學。所以,我的第一次考研就是畢業之后,也就是一般二戰的時間,成績349,奈何分數線漲了,連A區調劑都不行。2016年過完年我決定工作,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運營工作,但考研這件事讓人上癮。349,再努努力就能考上,那種不甘心讓人心里長草。這時候內心的糾結是很難表達的,幾十種想法和可能性充斥在腦海,終于,下定決心二戰,8月末我辭去工作,開始脫產復習。
直到今年4月份,在中國人民大學的擬錄取名單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感覺這其中的一切糾結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非常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經驗,希望能對你們有所幫助。
1. 少一些幻想,多一些腳踏實地
考研是上癮的。
如果我把中新史民國部分再好好背背,也許就能再提高十分。如果我再做兩套真題,我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學校。如果好好背一下肖四,也許就能一切不一樣……有了這些看起來很有希望的“也許”,二戰的路看起來似乎更加光明。
但二戰和一戰的關系不是1+1,而是0.5+X(甚至沒有0.5),這完全取決于接下來半年的表現。離開了學校意味著沒有學習氛圍濃厚的自習室,沒有了同學的督促和陪伴,對于自制力較差的同學可以說是一個災難。所以拋棄那些“如果”和“也許”,多一些腳踏實地,無論是通過參加考研班、還是去當地圖書館,還是掐斷家中網線,一定要讓自己就算離開了學校,依然能保持學習的狀態。列好自己的計劃,并且按部就班地執行。
我不建議剛畢業的同學邊工作邊考研。
原因有二:
一、首次走入社會,有新環境需要適應,新同事需要認識,新的圈子需要維護,它會占用你太多時間
二、若二戰成功,那這份工作最多只有半年,相信我,半年邊工作邊考研,很難做出一番大事業的。
好,現在說一下準備工作,仔細回想一下去年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復習方法有漏洞?自己太懈怠?熱點關注太少?沒有答題框架?公共課太差?
時間寶貴,生命中過去的每一秒都不會重來。一定不要在過去摔過的坑中再次摔倒。
如果二戰準備換學校,那一定要注意參考書和真題側重點的差別大不大,多搜集一些目標院校的信息。
然后,忘記自己是二戰,從零開始,打好基礎。
2. 基礎知識為本,拓展知識為輔
7、8月份天氣很熱,逛街都沒有力氣,正好適合學習。
曾經一直學理工科的我適應了數字和公式的游戲,對這些滿是文字又雜亂的知識感覺非常陌生。有趣的是看書的過程,但真正讓我用書中的概念去答題、去解釋事件時我的腦海中一片空白。
書看到二三遍時,我開始發現這些這些知識點雖然雜亂,但也是可以用時間線或者小標題串聯起來的。如果回憶知識點最多只能想起一個章節的內容,就是還沒真正理解知識點。我深以為然。有時感覺懂了,其實也只是皮毛。
大部分理論,尤其是傳播學的理論的提出都是有時代背景的,難以記住的人名和學派名稱都有歷史的影子,對我等很多年沒學過歷史的人,只能死記硬背。
讓基礎知識形成框架非常重要。再隨著知識的增多讓框架越發豐滿,我認為這是學習每個新學科的必經之路。
框架具化的途徑就是做筆記,在這里和大家強烈安利思維導圖,最開始會無從下手,在這里可以借助輔助資料,比如單本教材的筆記。可以很好安排知識點的層次,也方便記憶。無論一戰還是二戰,都應該把書通讀兩遍以上再更深層次的閱讀。有些學校書比較多(比如人大),就需要加快速度,并知道哪本是重點,不需要買好所有經驗貼中的參考書目,時間要花在刀刃上吶。
11月份之前都是基礎知識的熟悉、記憶和鞏固。
拓展知識就是公眾號、熱點、微博以及更厲害的書。
不過一定要警惕不要浪費太多時間,尤其是熱點。超鏈接讓我們見識互聯網的無限性,于是看完這篇看那篇,幾個小時過去了…大概看看就行,最后到快考試之前,為考研事業付出的公眾號們都會整理出來的,那時候我們有了知識的框架再看這些熱點,又是一片新天地。每次瓦叔在課程中給大家剖析熱點的時候,都會感慨啊呀,原來還可以從這個角度想,原來還能這樣,直到后來自己也能在分析事件時洋洋灑灑寫好多,成就感滿滿。
3. 公共課不偏科是最大的幸運
不偏科是最大的幸運。
學姐的經驗都是血淋淋的,肖四一定要背,甭管別人說什么肖老頭不行啦之類的。
英語就是真題,閱讀和寫作多做,而且寫完作文后不要放在一邊了,讓別人修改,然后思考如何能寫的更好,改進表達。語言很重要,尤其是學習新聞傳播這么與國際接軌的專業,英語學好那還不是必須的么。
4. 少說一些復試
老師不是洪水猛獸,都超好超和藹。
不要輕視復試,筆試和面試都很重要。
雖然聽起來像是廢話,但都是實在話。
考研這一路有艱難險阻,有彷徨失意,當然也有溫暖鼓勵,有關懷幫助。
非常感謝這一路上幫助過我的人,親愛的爸爸媽媽,并肩作戰共同進步同學。
微博上流傳這樣一碗毒雞湯:“看過了許多雞湯,依然過不好這一生。”考研經驗貼也是一樣,經驗是個人,只有行動產生的歸之于頭腦的東西才是自己的。
所以,看完這個帖子后,就去學習吧。無論你是一戰還是二戰,三跨還是一跨,現在的各位都是一樣的,最后區分每個人的是初試的成績和未來生活中的每一段努力和奮斗。學生生涯真的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