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醫的看過來:十大醫藥類院校對比分析出爐
[摘要] 醫學類專業大體分為臨床專業和功能輔助專業,前者主要就是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
主要包括大專業:內、外、婦、兒,傳染醫學,小專業:口腔醫學、眼視光學、耳鼻喉學;基礎醫學,主要是搞理論研究服務于臨床(生理學,病理學,生物化學,藥理學等等)。后者包括醫學影像學(彩超、X線、CT、MRI)、醫學檢驗學(化驗血氣、大小便、骨髓細胞)、麻醉醫學。
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
北京協和醫學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直屬的唯一一所重點醫科大學,與中國醫學科學院院校一體,是中國國家級醫學科學學術中心和綜合性科學研究機構。“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是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院校具有雄厚而系統的科研實力及診治疑難重癥的臨床醫療能力,學科領域廣泛,覆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藥學以及與醫藥學科相關的生物、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
北京大學醫學部
北京大學醫學部(PUHSC),前身是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創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國政府教育部依靠中國自己的力量開辦的第一所專門傳授西方醫學的國立學校。2000年4月3日,原北京醫科大學與北京大學正式合并,組建新的北京大學。2000年5月4日,北京醫科大學正式更名為北京大學醫學部。
北醫集教學、科研、醫療為一體,以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為主,學科覆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預防醫學、護理學等六大門類,專業齊全,基礎醫學口腔醫學專業實行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分為五年制和八年制兩種。北京大學醫學部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建設的高等學校,是中國最重要的醫學創新研究基地和高級醫藥衛生人才的培養基地之一。
北京中醫藥大學
北京中醫藥大學(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簡稱“北中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中醫藥學科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院校之一,是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111計劃”入選高校,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設。
首都醫科大學
首都醫科大學(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點高等院校,“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著名泌尿外科專家、兩院院士,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吳階平教授為首任校長和終身名譽校長。
國家重點學科:外科學(神外)、眼科學、耳鼻咽喉科學、神經生物學、內科學(呼吸系病)、內科學(心血管病)、神經病學、兒科學。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始建于1927年,原為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是中國創辦的第一所國立大學醫學院。1932年,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獨立為國立上海醫學院,為當時中國唯一的國立醫學院。1939年,抗戰爆發后,學院內遷至云南昆明;1940年輾轉遷至四川重慶??箲饎倮瑢W院遷回上海,于1952年更名為上海第一醫學院。1985年,上海第一醫學院定名為上海醫科大學。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3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2個。博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9個(其中醫學門類6個),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8個,附屬醫院16所。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中國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是國家級臨床技能實驗示范中心學科組長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前身是由圣約翰大學醫學院、震旦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于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合并而成的上海第二醫學院;1985年,更名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1997年,學校通過了“211工程”立項。2005年7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并,成立了由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重點共建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進入“985”高校行列。2010年11月,學院成為衛生部與教育部合作共建的第一批十個重點高校中的一員。
第三軍醫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坐落于中國美麗的山水都市—中央直轄市重慶,是一所有著光榮歷史和鮮明軍事特色的軍醫大學,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全國重點大學,是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之一,副軍級編制,“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
學校于1954年由原第六、第七軍醫大學合并而成,第六軍醫大學前身系第四野戰軍醫科學校和原國立中正醫學院,第七軍醫大學前身為第二野戰軍醫科大學,1975年更名為第三軍醫大學,2017年更名為陸軍軍醫大學,并對外保留第三軍醫大學校名。
第二軍醫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簡稱海軍軍醫大學(第二軍醫大學),國家“211工程”、軍隊“2110工程”和原總后勤部“53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首批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軍隊研究生培養重點建設院校,是軍隊3所設置研究生院的單位之一,是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首批開辦八年制醫學教育的高校,入選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外軍醫學留學生培養基地。
海軍軍醫大學創建于1949年9月,當時稱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主要由華東醫務干部學校、第三野戰軍衛生部醫學院、國民黨原國防醫學院部分留大陸人員和從地方招聘的專家教授組成。1950年10月,更名為上海軍醫大學。1951年7月9日,由中央軍委正式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2017年6月29日,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并對外保留第二軍醫大學校名。
第四軍醫大學
1941年,八路軍晉西北軍區衛生學校創建;1948年11月,進駐西安,先后更名為西北軍區人民醫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學院;1952年10月,奉中央軍委命令,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原第五軍醫大學的前身是創建于1935年的南京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1954年,原第四軍醫大學和原第五軍醫大學合并組建為第四軍醫大學。1959年,學校被確定為全國首批重點大學;2017年,因中國軍隊改革,轉隸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并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并對外保留第四軍醫大學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