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考研過程里的“不公平”,你遇到過嗎?
[摘要] 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永恒的不公平。在考研這個相對公平的大考中,其實也是存在著不公平的。那都存在著哪些所謂的“不公平”呢?這個毒雞湯,你或許可以看一下。
小編一直都是某個綜藝節目的忠實觀眾,新出的一季有這樣的一個環節,讓小編深有觸動。
這個活動的參與者,是幾百名即將參加高考的孩子。這些高考應屆生都站在同一道被劃定的起跑線上,在他們的面前是6條距離相等的平行線。
節目中的6位嘉賓依次提出一個問題,問題答案為“是”的參賽者,可以前進一條線;答案是“否”的,原地不動。
嘉賓們提出的問題依次是:
父母是否都接受過大學以上教育?
父母是否為你請過一對一的家教?
父母是否讓你持續學習功課以外的一門特長且目前還保持一定水準?
是否有過一次出國旅行的經歷?
父母是否承諾過送你出國留學?
父母是否一直視你為驕傲,并在親友面前炫耀你?
當6個問題全部提完后,根據回答前進一條線或者原地不動。主持人要求站在最前列的孩子回頭看看,自己身后還有多少人。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孩子們之間已經有了可以說是遙遠的距離。
講真,這個游戲有點殘酷。因為說句不好聽的,我們都是普通的大多數,而能站在前列享受良好資源的,無疑是令人羨慕的。
而在高考生面前,就已經有了這么多不公平時,在經歷四年歷練后,考研更是殘酷。曾經你以為世界是很公平的,人與人之間沒有什么差別。在剛進入大學時,大家似乎對某個專業都是一知半解。但后來你發現,事實并不是如此。
當你還在被專業課中的某個知識點繞的頭暈眼花,其他人找到師兄或者家里有前輩已經復習好幾輪了。
而對考研來講,是不是也會有某些同學更加有優勢呢?答案似乎是肯定的。那么哪一類同學會更有優勢呢?
?實習方便時間充裕的同學
家中有人脈的同學,在實習時可以選擇自主聯系,不用等待學校強制分配。而自主聯系的一些行業領域在對待實習生的管理會相對寬松,這意味著他們可以請到盡可能多的考研假,最大幅度的避免出現因為實習工作太過繁重而無法騰出充足的時間來準備考研。
那些因實習單位不肯放人而被迫每天上班、干雜活的同學,他們可能十月甚至十一、十二月才能開始好好復習,不少在上考場時已經抱著半放棄的心態,想著明年再來一次,又是一條好漢。
對于這些要分出很大一部分精力給實習的同學來講,有時間準備考研就是最大的優勢。
當然,全國范圍來講,各地實習管理程度不同,就是有些小伙伴實習管得松,這肯定不是你可以更改的
?往屆生
對于應屆生來說,二戰考生也是不可忽視的競爭對手。
根據我國教育機構統計,2017年研究生報考人數首次突破200萬,2018年考研人數更是多達238萬。每年二戰考研的人數也呈大幅度增加趨勢,2018考研人數中,二戰(及以上)考生在總人數中占比45%。
而根據二戰考生和應屆生的考研成功率來看,兩者明顯有較大差距,據不完全統計,二戰考生成功率高達60%,而應屆生卻不足35%。
二戰的考生,在知識的熟悉度上,比應屆考生占著優勢。應屆生需要花四五天才能背下來的知識點,他們可能半天就可以熟記于心。他們在復習中更清楚哪些是重點,更熟悉考試的流程,知識儲備比應屆生更加豐富。由于比應屆生的復習準備時間長,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刻,積累也更加的豐富。這一切,又是在考研中獲得好成績的重要助力。
而比起應屆生來,在職考研和跨專業的考生似乎更不占優勢。早已忘光本科知識的在職考生和專業基礎薄弱的跨專業考生,要在滿滿當當的二戰和應屆生的競爭中成功上岸,承受著更大的壓力。
?本科成績優秀的同學
雖然考研成績與本科成績的好壞并不成正比,但是基礎更好的同學在復習過程中的確會更加輕松一些。
當你還在琢磨著微分方程的時候,求典型類型的一階微分方程的通解或特解,平時基礎好的同學刷真題已經能到140分了。
當你還在苦苦記單詞,大半個下午都耗在英語復習上,可是閱讀理解一錯就是一篇,英語成績好的同學每天只拿出一個甚至半個小時來復習英語,閱讀卻每篇只錯一兩個。
當你早早就開始看政治網課,花幾個小時也還是弄不懂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區別,政治基礎好或者文科基礎好的同學可能到十月才打開政治資料復習,背誦比你還快。
?小編最后說
人生有多少次機會能讓你去追趕和其他人的不公平呢?小編并不知道,也數不出。但是,考研是個機會,這是不置可否的。小編很喜歡一類人,就是那種知世故而不世故、知道這個世界的全部黑暗面,卻還是愿意擁抱陽光的人。考研確實不是絕對公平的,但,難道你要因為那些不公平而去放棄改變自己的機會嗎?
其實,在不公平的世界里,考研又是相對公平的,如果你的成績夠突出,實力夠強,你就有突破自己、超越別人的機會。在這場考試中,你可以改變的機會很多,“逆襲”的可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