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大概一年比一年難,早考上早解脫!
[摘要] 考研是選拔性的考試,面臨著成功和淘汰的兩種命運。特別是最近幾年,隨著考研人數的增多你會發現考研變得越來越難了,越來越多的人被淘汰,究其原因,不過以下幾點:
1 二戰、三戰人數持續增加
現在,考研的人數每年都在不斷增加。2017年是考研報考人數的一個突變,首次突破兩百萬。雖然研究生開始擴招,但相比于報考人數的增多,淘汰率還是很高的,而且很多高校,尤其是“985”院校,加大了研究生推免的名額比例,余下的名額已經不多。我們想要拿到剩下的零星的名額,是非常有挑戰性的。而且二戰、三戰的同學在持續增加,他們以豐富的經驗占據很大的優勢。在這樣的形勢下,你需要非常努力,更加努力才行。在這種僧多肉少的情況下,考研的競爭也就顯得愈發的激烈了。
2 應屆生參考人數增加
不知道大家有關注過嗎?2018年的畢業生人數真的挺多的,可以說數據龐大。畢業人數多,考研的人數也會增多。相比之下,競爭會很激烈。從目前的形勢看,2019考研的競爭非常激烈。
3 在職人員參考人數增加
隨著就業壓力增加,一些還不錯的崗位,包括比較好的公務員崗位,都要求研究生學歷。這使得很多在職的人選擇辭職,在學歷上做投資,轉向考研。尤其是近兩年,一線城市戶口限制,學歷更是顯得非常重要。拿到高學歷,可以找一份可以解決戶口的工作。辭職考研,已經成為一種現象,而且在升溫。
考研越來越難了,但是我們還得繼續考,既然你決定考研,不管多么艱難,都要迎難而上。當然,考研要想一次性成功,下面這些考研好習慣也必不可少,快來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 堅定目標不動搖
每年都會有一些同學,他們在備考的時候選擇了一所名校;但是在報名的時候卻動搖了,總覺得自己考不上那所名校,然后思前想后最后報考了一所二流大學,結果等到考試結果出來的時候,這個二流的學校也沒有考上,最后被調劑到了一個不入流的學校里。面對這種情況,想告訴大家,在考研擇校這件事上,永遠不要降低自己的要求,有些事情是不能將就的。
2 提前作計劃,并列出輕重緩急
每個人的學習情況不一樣,復習計劃也會有所不同。但是在復習計劃里一定要明確一點:多長時間內,完成什么內容的復習。并且要盡量將這樣的計劃做細一些,最好細致到一周內(甚至一天內)完成什么內容的復習。這樣詳細的計劃會讓你的復習更有目標感,落實起來有據可依也會更好。此外,在制定復習計劃時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薄弱科目,為薄弱科目的復習多安排些時間。總之,考研復習就像馬拉松,以一定的步伐有節奏地堅持跑下去,才能取得好成績。
3 不同科目交叉復習
很多同學在學習與制訂復習計劃時,總是喜歡半天或一天復習一個科目,而且一下復習很長時間,其實這樣做是不科學的。研究表明,內容的相似性越大,相互間的干擾也就越大。而且因為復習一個科目的時間過長,容易產生厭倦感。所以,在復習時應該不同科目交叉復習,如果能做到文理交叉復習,則效果會更好。
4 做好筆記
在認真復習、聽輔導講座的同時,一定要動筆做簡單記錄或記號。對重點內容、疑難問題、關鍵語句進行“圈、點、勾、畫”,把一些關鍵性的詞句記下來。必要的時候可以使用多種顏色的筆。有實驗表明:上課光聽不記,僅能掌握當堂內容的30%,一字不落的記也只能掌握50%,而上課時在書上勾畫重要內容,在書上記有關要點的關鍵的語句,課后再去整理,則能掌握所學內容的80%。
5 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
有同學在復習的時候,往往只用眼睛看。如只看數學公式、英語單詞,不動手寫,也不動口讀。結果發現,在做題的時候往往將公式寫錯,將單詞遺忘。
朱熹曾經提出,讀書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在此基礎上,還必須加上一個最好加上一個“手到”。
其實歸根到底,就是我們在復習的時候要多通道協同記憶。所以,一定要做到注意力集中(心到)、眼睛看(眼到)、嘴巴讀(口到)、手在寫(手到)。此法尤其適于復習外語、政治、數學公式這類一記憶性較強的學科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