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200+和400+的差距在哪里?
[摘要] 同樣是花一年的時間準備考研,為什么考相同專業有的同學能考上400+,而有的同學只考到了200多,怪蒼天無眼?怪造化弄人?驚訝別人為什么考得那么好,自己怎么那么菜,這不科學!額...在這里我只能說,不要想著質疑別人的能力,還是多反思總結自己失敗的原因吧。
考上的原因千篇一律——努力努力再努力,考差的原因卻五花八門。
差距一:自我感覺良好
400+的同學復習起來是萬不敢懈怠自己的,即使是二戰的同學都不能說自己已經復習得很充分了,書海無涯,還沒到考試這一天,一切都還是未知數,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到最后。
有的同學僅僅看一遍問題答案,就以為自己會了,這就是能力錯覺。這是很多同學都存在的問題,覺得真題問的真是太簡單了,答案也簡單,其實考研真題看似簡單卻有無盡的小坑,這些小坑會讓你這邊扣一分,那邊扣一分,最后分數拉開了。
差距二:只有發散思維缺少專注
大腦存在兩種思維模式交替運作: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專注模式擅長在經驗、舊有的神經連接中尋找解決方法,發散模式(無意識思考)則是在不經意間觸發靈感。
200+的同學往往缺少了專注思維(總感覺自己在學習,但實際上沒有),常常陷入“認知錯覺”,偶然進入到專注模式中去,就會陷入思維困境無法自拔(一道題解大半天解不出),400+的同學會更懂得專注模式下的問題是什么,解題步驟有幾步,再加上發散思維,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最終解答出來。
差距三:糾結于院校專業的選擇
考研的目標是確定了,但是總是糾結于自己選擇的專業或者院校。200+的同學往往更容易否定自己,覺得自己考不上,這個專業太難考了,那個學校競爭太激烈了...以此為由中途換學校、專業。復習一段時間又開始糾結自己是不是又選錯了,如此反反復復,最后覺得自己這次肯定是考不上考了,下一年再考吧。
有這種想法的同學不在少數,同學們方向一定要優于行動,你要去哪個學校,你要去哪個專業,像這種問題,建議最好不要你復習的時候還在思考。
差距四:糾結于該看哪些書
第一次考研,難免有些緊張,不知道怎么準備,書該看哪一些也毫無頭緒,有的同學聽風就是雨,聽學長說這資料好,買,這邊有免費資料領,不領白不領。有的同學買了很多書回來,到沖刺階段了發現還有一大堆書沒看完。
買書本身沒錯,錯的是買的是無用書,很多免費資料分散了同學太多的注意力,所以有些書能用錢就買到且還是比較系統完整的,就不要想著省錢自己去整理,浪費時間和精力。
有的同學覺得自己的參考書太少了,要注意,當你把你的這幾本書吃透,哪怕書中沒有針對到考試的知識點,有所遺漏,你也會通過自己的思考將遺漏的知識點補上。選書,以包含所有考試知識點的為宜。
差距五:復習偏科嚴重,不重視全面發展
200+的同學考試一般是因為某個科目考得太差,偏科明顯,“這次栽到英語上了”,“政治差3分就過線了”......這是什么原因呢,說白了就是偏科嚴重,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其他科目上,部分科目花的時間太少了,以至于該科目的分驟然下降。
全面發展各個科目是至關重要的,自己真的要安排好各科的復習規劃,不要到考試了才害怕某個科目沒準備好。緊湊的時間安排是很有必要的,這樣子可以讓你無暇想其他。
考高分的同學與考低分的差距不僅僅只有以上幾點,還有其他,但是要說目前減小差距的最快的方法還是要利用好這個暑假,暑假準備好全力突擊復習,那你就很有可能接近高分,完成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