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與不考研,有什么差別?
[摘要] 考研與不考研的區別
一年的復習,長時間的備考,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堅持下來。有些人盲目,有些人目標堅定,作為一個過來人,關于“要不要考研”這個問題,其實真的要看自己,畢竟沒有真正走向任何一條路的時候,我們聽到的永遠都是別人的體驗。
“你看人家XXX工作了3年做的特別棒……都當主管了”,“你看人家XXX讀完研去國外繼續深造了。”別人的體驗當然可以聽,但真正怎么做,自己一定要想清楚,別人的終究還是別人的。
1、選擇考研,選擇最不輕松的一條路
小編最開始了解到考研這件事,大概是剛上大三的時候吧,面對著工作還是考研,挺糾結的,大學的老師、學長也說就業的壓力與日俱增,不考研的后果就是很難有一份特別理想的工作。選擇考研,就意味著選擇了一種不太悠閑的生活方式。
你會發現,考研的人和不考研的人,生活的差別很大。人生中最美好、最寶貴的青春時光,特別是大學的最后兩年,要去擠考研那條狹窄又艱難的路,之后再經歷兩三年或者更長時間的研究生生活。
而別人則可以拿這段人生中最寶貴的時間去贏得收入,掌握技能,了解社會,品味生活,為日后人生的成熟階段打下堅實的根基。那么這般辛苦考研到底為了什么呢?
2、相比本科生,研究生有更廣闊發展空間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教育變成了第一生產力,教育本身便是一種投入、一種生產力。更好的教育,意味著更多的收入、更有趣的事業、更好的生活,正所謂厚積而待薄發。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獲得過研究生教育的人往往滿意度與舒適度會更高。
其原因和表現在于:
第一,大多數人選擇的考研專業都是他們比較感興趣的,特別是有很多跨專業考研的人,其考研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換一個自己更感興趣、更適合自己發展的專業;
第二,讀完碩士研究生后一般能夠找到本專業內相對高層次的工作,比如高層次技術和管理工作、進入大學教育系統或者繼續深造;
第三,較好的教育往往意味著較高知識水平和修養,而這些都將直接影響和促進生活品味的提高。
3、考研是一次重新選擇人生的機會
對于希望換一個專業的人來說,考研更是不可多得的機會。
事實上,在考研大軍中,特別是在應屆考生中,很多人都是為了換專業而考研,從而使自己有一個新的開始。中國教育的應試體制讓我們從小學到高中都是為了考試而學習,很少有機會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而灌輸式的不注重培養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教學模式又使我們從小缺乏自主精神。
因此,許多人在填報志愿時,根本就不知道專業意味著什么,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么,最后只得遵循父母老師的意見或者隨便填一個,結果是在大學里很多學生都對自己的專業毫無興趣。
但是,當這些學生面臨畢業找工作時,隨著思想和性格都慢慢成熟起來,開始意識到如果他們一輩子從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那不僅是一種苦刑,而且是不會有任何成就的,只有從事自己感興趣的事業,才會快樂和有成就。
這時他們也逐漸發展起自己的獨立個性,而且經過長期的摸索后許多人都找到了自己的興趣,于是他們第一次大膽地選擇和決定自己的人生和命運。
相比出國,考研在大學生活中或許更有意義,和大家分享我一直欣賞的一段話:大學四年的每一次考試都是你人生當中的一次歷練,四級是你的初戀,青澀但也甜蜜;六級是你的婚姻,有感情的基礎,但是也有挑戰;考研則是一個完整的家庭,需要你經營、維護;出國考試,則是你人生中的閃光點,有了,珍惜,沒有,就去呵護你的家庭。
現在的你可能面臨多重選擇,希望小伙伴們能在兵荒馬亂中保持淡定從容,抓住眼前的機會,別拖延。大學只有一次,過得精彩點,不要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