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22考研再擴招,這些專業考研更吃香!
[摘要] 更多考研復習備考資料,可進考研資料q群自行下載:576027530
官宣!22 考研再擴招,這些專業考研更吃香!
2021 年多所院校都實施了擴招政策,近日,廣東省教育廳宣布,2022 將繼續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這無疑對 2022 考研的小伙伴們來說,是個可喜的消息。
廣東省官宣 22 考研將繼續擴招
4 月 7 日,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發改委、廣東省財政廳發《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明確結合實施高等教育 " 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 " 提升計劃,大力支持廣州、深圳等地建設研究生教育高地,穩步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等。
廣東省
教育廳官網截圖
大力支持廣州、深圳等地建設研究生教育高地
《意見》提出,到 2025 年,廣東全省研究生教育規模結構更加優化、體系更加完善、體制機制更富活力、培養質量顯著提升、服務需求貢獻更為突出,綜合實力、整體競爭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到 2035 年,全省研究生教育資源豐富、優質、高效,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結合更加緊密,研究生教育強省地位穩穩確立,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根據《意見》,廣東將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大力支持支撐原始創新的基礎學科發展,加強科技前沿領域學科的前瞻布局,推動更多重大基礎性、底層性、顛覆性技術突破,培養核心競爭力。
結合九大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雙十 " 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等重大戰略,促進學科專業結構與產業同構化發展,實現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進一步建立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格局相匹配、優勢特色鮮明的學科專業體系,增強學科專業快速響應區域重大需求能力。積極布局交叉學科,把握交叉學科門類設立的契機,圍繞新需求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探索組建交叉學科大平臺、大團隊。結合實施高等教育 " 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 " 提升計劃,大力支持廣州、深圳等地建設研究生教育高地,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穩步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
《意見》要求合理擴大研究生培養規模。以服務需求為導向,統籌推進符合條件的本科高校申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持續提升高層次人才培養能力。適度超前布局博士研究生招生規模,穩步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深化擴大省級政府研究生計劃管理統籌權改革試點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增量招生計劃主要用于改革成效獎補。有序擴大粵港澳大灣區高校聯合培養研究生專項計劃。支持高校與高層次創新平臺和知名企業聯合培養研究生,開展科研經費博士研究生試點,建立依托重大創新平臺和重大科技任務、使用科研經費支撐博士研究生培養的新機制。
研究生培養類型結構也將得到優化。《意見》指出,穩步發展學術學位研究生教育,大力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關鍵領域、區域重大需求為重點,積極增加一批博士、碩士授權單位和學位點。在國家和省發展重點領域、空白領域優先新增學位點,加大對國家急需緊缺學科專業的支持,重點支持我省 " 雙十 " 產業集群亟需發展的相關學位點。
在招生計劃管理方面,將增強招生計劃調控的精準度,優先向重大科研平臺、重大科技任務、重大工程項目、關鍵學科領域、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和 " 雙一流 "" 沖補強 " 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培養單位傾斜,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傾斜,向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公共衛生等服務國家戰略、社會民生急需領域相關學科傾斜,向量子科學、腦科學、空天深海等前沿領域相關學科傾斜。
同時,優化考試招生制度。研究探索基礎能力素質考試和招生單位自主組織專業能力考試相結合的研究生招生考試方式。健全博士研究生 " 申請 - 考核 " 招生選拔機制,擴大直博生招生比例,研究探索在高精尖缺領域招收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的辦法。
專碩將擴大到研究生招生三分之二
近年來,專業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顯著增長。自 2017 年起,專業碩士招生規模始終高于學術學位碩士。2019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 81.1 萬人,專碩招生規模達 47.4 萬人,占比為 58.5%。2019 年專業碩士研究生在校生 147.4 萬人,占比 60.4%。
2020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明確提出要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并將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也就是說專碩招生人數要占到 67% 左右。
專業學位碩士擴大招生規模,更多集中在理工類專業。
根據上海交通大學專碩招生計劃顯示,相較于 2020 年,2021 年航空航天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等理工類學院的專碩招生占比都有大幅提高,其中航空航天學院在 2020 年招收專碩比例為 69.3%,2021 年增長到 82.4%。媒體與傳播學院、外國語學院、人文學院等社科類學院的專碩占比增幅較小,甚至略有下降。
研究生教育 " 十三五 " 規劃指標已完成,新的階段還將繼續擴大人才培養能力。
2020 年 12 月 3 日,在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表示,教育部全面完成研究生教育 " 十三五 " 規劃指標。在學研究生總規模今年將達到 300 萬人,專業學位碩士招生占比目前已經超過了 60%。
" 十三五 " 期間授予博士學位 33 萬人,碩士學位 339 萬人。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表示,2020 年制定擴招計劃的時候,重點向關鍵急需的學科傾斜,向專業學位傾斜,向中西部地區的培養單位傾斜。
下一步,還將結合 2020 年正在開展的學位授權工作,在確保質量的條件下,向中西部地區、向專業學位、向關鍵學科進一步傾斜,增加學位授權點,擴大人才培養能力。
各省重點發力醫學教育又要火了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近日,各省陸續印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發力醫學教育!
浙江
逐步擴大醫學類 " 三位一體 " 招生專業比例
鼓勵辦學質量優秀的醫學院校適度擴大本科醫學類專業招生規模。爭取增加醫學類本科專業優秀應屆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推薦名額。優化調整護理教育結構,大力發展高職護理專業教育。
將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培養作為公共衛生研究生教育的主體培養形式,增加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相關學科專項研究生招生計劃數量。
加強高校與高中的合作交流,積極采取措施吸引優質生源報考醫學類專業。逐步擴大醫學類 " 三位一體 " 招生專業比例。
對醫師資格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連續 3 年低于 50% 的本科高校,連續 3 年低于 30% 的高職(專科)院校,調減醫學類相關專業招生計劃。對住培結業理論考核通過率連續 2 年排名全國后 5% 位次的專業基地予以減招。
四川
到 2025 年建設 35 個省級醫學本科一流專業
嚴控高職 ( 專科 ) 臨床醫學類專業招生規模,加強五年制中高職護理專業教育貫通培養,加大本科護理學專業人才供給。穩步發展本科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專業教育,適度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新增招生計劃向緊缺專業傾斜。
本科基礎醫學類、口腔醫學類、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藥學類、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專業安排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積極爭取舉辦醫學教育的在川部委屬院校擴大本科醫學專業在川招生規模。
實施省級 "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 2.0",支持高校爭創國家級醫學本科一流專業,到 2025 年建設 35 個省級醫學本科一流專業。
對住培結業理論考核通過率連續 2 年排名全國后 5% 位次的專業基地予以減招、連續 2 年排名全省最后的專業基地予以撤銷。
山西
重點加強山西醫科大學建設,綜合實力進入全國高校前 150 名。
今后 5 年 , 重點加強山西醫科大學建設,綜合實力進入全國高校前 150 名、醫學本科高校 20 強;重點推動山西中醫藥大學建成博士學位授權單位、長治醫學院建成碩士學位授權單位。
重點支持山西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特種醫學等學科建設,推動醫工、醫理、醫文交叉融合,新增 2 個左右博士學位授權點;重點支持山西中醫藥大學中醫學、中藥學等學科建設,新增 3 — 5 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重點支持長治醫學院臨床醫學、護理學等學科建設 , 新增 3 個左右碩士學位授權點;支持山西大同大學建設醫學碩士學位點 , 提升醫學辦學層次。
全省醫學類研究生招生規模逐年遞增,到 2025 年達到 3500 人,其中博士研究生招生規模達到 200 人。
適當調控高職 ( 專科 ) 臨床醫學類專業招生規模 , 大力發展高職護理專業教育;穩步發展本科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專業教育,逐步將醫學類本科專業招生納入 " 第一批次 "。
支持山西中醫藥大學、長治醫學院分別開展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建設,支持山西醫科大學建設口腔醫學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鼓勵設置醫學技術等交叉學科和新醫科專業。
陜西
在省級一流專業建設中向醫學專業傾斜
嚴格控制高職(專科)臨床醫學類專業招生規模,適度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強化學科交叉,推進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臨床醫學與預防醫學、醫藥類與人工智能等非醫藥類學科的交叉融合。
支持醫學專業相關高校試點開展 " 醫學+X" 多學科背景的復合型創新拔尖人才培養改革,吸納優秀非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攻讀醫學研究生。
加強臨床醫學、中醫學等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省級一流專業建設中向醫學專業傾斜,優先支持兒科學、麻醉學、精神醫學、預防醫學、針灸推拿學、臨床藥學等醫藥類專業申報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
加強一流醫學課程建設,建設 300 門左右省級醫學線上、線下、線上線下混合、虛擬仿真、社會實踐等 "5 類金課 ",擇優申報國家一流課程。
吉林
加快推進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與吉林省共建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
增加研究生招生數量,重點擴大公共衛生、全科醫學、兒科、重癥等緊缺人才培養規模,適當增加病原生物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等基礎醫學研究生招生人數。
通過落實國家和省獎助學金政策、提高 " 推免 " 比例等措施,吸引優秀生源報考醫學類專業。
支持吉林大學、延邊大學、北華大學等高校,加強醫學院(部)建設,完善大學、醫學院(部)、附屬醫院管理運行機制,落實醫學專業背景的高校負責人分管醫學教育或兼任醫學院(部)主要負責人的要求,進一步突出醫學教育完整性。
加快推進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與吉林省共建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支持地方政府與綜合性大學及醫學院校開展共建。
遼寧
在 " 雙一流 " 建設中,加大對醫學及相關學科建設支持力度
到 2025 年,建成 10 個左右醫學省級以上一流學科,60 個左右醫學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成 50 門左右國家級、省級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200 門左右醫學線上線下一流課程。
嚴格控制高職(專科)臨床醫學類專業招生規模,適當增加高職護理類招生規模。
在 " 雙一流 " 建設中,加大對醫學及相關學科建設的支持力度
。
醫學院校于 2021 年底前成立全科醫學學院(系),面向全體醫學生開展全科醫學教育。
加強區域教育醫療中心建設,形成以中國醫科大學、大連醫科大學、錦州醫科大學為依托的遼寧中部、南部、西部地區教育醫療中心,以遼寧中醫藥大學為依托的中醫藥教育醫療中心。
上海
推動建立從本科到博士的全鏈條臨床研究類人才培養體系。
適度擴大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招生規模,調整研究生招生結構,新增招生計劃重點向緊缺人才傾斜;支持 " 新醫科 " 專業的申報和招生。
探索設立臨床研究或轉化醫學等臨床研究類專業學科,推動建立從本科到博士的全鏈條臨床研究類人才培養體系。
支持建設 100 門左右市級和國家級醫學類一流課程項目;建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醫學、公共衛生等教學案例共享資源庫。
完善跨院校、跨學科人才培養合作機制,支持醫學院校聯合開展九年制中西醫結合教育。
江蘇
鼓勵高校舉辦醫學類專業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
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校探索本碩博貫通式或本碩博一體化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機制。
積極培育并重點支持建設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中醫學、中藥學、護理學、醫學技術等相關學科,爭取進入一流學科建設行列。
在中小學健康教育中納入通俗易懂的中醫藥知識。
鼓勵高校舉辦醫學類專業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支持中醫院校開展中醫藥留學生教育和海外中醫藥學歷教育。
總的來說,從目前的的政策及形勢來看,22 考研還是會繼續擴招的,同學們一定要抓住機會。
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祝大家都能考研成功!
(信息來源于網絡,侵刪。)
【來源:MBA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