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正在貶值?該不該考研?
[摘要] 更多考研復習備考資料,可進考研資料q群自行下載:576027530
清華北大的學子去街道辦,北大畢業賣豬肉,高學歷的 985 學霸成為某些深圳小學的標配,大批本科生研究生去美團送外賣······
這些頗有爭議的事件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學歷貶值的討論,甚至有人說,現在的研究生和以前的中專生、大專生沒什么區別。真的是這樣嗎?
學歷貶值:全球性難題
實際上,學歷貶值是市場經濟和大眾教育下必須面對的難題,全球都在經受學歷貶值的焦慮。例如,自 20 世紀 40 年代以來,英美的大學畢業生人數一直在上升,但超過一半的人失業或從事不需要學士學位的工作。
1987—2010 年美國人均授予的大學學位變化,其中碩士學位呈現爆炸性增長
2000—2017 年英國國際學生增長趨勢
與學歷貶值相應的是,高分成績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尋常。例如在英國,獲得「『第一』的大學畢業生比例從 1997 年的 7%增長到 2017 年的 26%」......由于成績貶值,導致課外活動已經成為企業在招聘學生時考慮的重要要素之一。在同等條件下,分數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
分數不能讓企業信服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隨著技術呈現指數性增長趨勢,學?;蛞驗閼T性,教學內容也在逐步和社會所需脫節,導致不少學生空有一身屠龍之術;或因為隨大流而設置了沒有實力開設的專業,難以保證教學質量。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人對學歷失去了敬畏,高材低用也就成了理所當然。
學歷能否讓我們生活得更為公平?
在過去的年代里,教育被看作用來賺錢的手段,仿佛學歷越高,賺的錢就理所當然地越多。隨著學歷在不斷貶值,學校鄙視鏈泛濫和只看第一學歷等行為也就越來越普遍,人們早已習慣僅憑學歷高低就將人的層級定性的思維定勢。
而且在這一思維定勢下,某些名人會因為學習不理想而受到人們的注意和稱贊。例如馬云的三次高考、愛因斯坦的成績差(后被證實是謠言)等。于是,成績好的同學為成績差的同學打工這一印象反而更為深入人心。
究其原因,或許是許多人都將「學而優則仕」看成真理,認為高學歷就一定要從事「高檔次」工作的結果,這正是將教育看作獲利工具的心理在作怪。
但教育真的能成為人們賺大錢的工具嗎?
從歷史經驗來看,學歷的價值并不取決于擁有者的背景能力,而取決于人才市場的供需關系。一旦學歷的供給大于人才市場的需求,學歷貶值在所難免。
大學生為什么要考研?
2021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預計909萬人,而2021年的考研報考人數高達377萬。在2020年擴招18.9萬人的基礎上,2021年碩士研究生規模還將穩步擴大。
12月26日-27日,考研初試已經結束,又是一場參與人數再創新高的大型選拔賽。
關于為何考研,總結起來無非以下三個原因:
1、想用名校證明自己
2、隨波逐流而考研
3、給就業加分,找一份好工作
其中,隨波逐流考研不可取,多人表示自己身邊的人都在考研,自己不考好像不好,這種盲從性考研的人數不在少數。
如果不考研,面對找工作,那么本科畢業的你是否知道能做什么?自己專業有哪些工作崗位可以選擇嗎?
比如電子這個方向,除了大家看到的公務員、事業單位、電信、銷售這些通用方向外,還有集成電路設計工程師、模擬版圖工程師,工藝工程師、封測廠的測試封裝工程師、PCB設計工程師、FPGA工程師等崗位可以選擇。
但很多本科的同學,因為不了解,因為沒有準備好,怕工作后以后很難再轉型,所以選擇了考研。
現在的你是哪一款?
到底該不該選擇考研?
很多人都是用攢錢的心態去對待考研這件事的:我要參加社會競爭了,那我的準備度夠不夠呢?好像還不夠哎,那我再去考個研,多攢點知識、資歷和準備時間嘛。
其實,不管做出什么選擇,我們都要知道,考研只是一場考試而已,從來不會決定你漫長人生的方向。無論考不考研,最后都終究要面對就業這個問題,一定要提前想清楚自己將來究竟想做什么。
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同學。如果你決定去工作了,那現在就別閑著,請收拾一下心情,輕裝上陣,準備好相關的技能,往前沖吧!